对中国乐器丝弦声韵的再认识 | 沈正国、陈书明|

弦芯弦为钢丝,中间缠丝弦,外层缠尼龙的钢丝尼龙弦 ,外层缠尼龙的钢丝尼 一、钢弦替换丝弦的“进化生存”与“文化割裂”中国乐器“八音分类法”有“丝”类,意味着两千多年前的周代已流行丝弦。虽然千百年来乐器用弦亦出现了羊肠、牛筋、马尾等多种材料,但丝弦无疑是流传至今的弦乐器文化符号。从奚琴到二胡,从唐代琵琶到近代琵琶⋯⋯无论乐器形制如何演化都有丝弦声韵贯穿始终,甚至影响到了周边国家的乐器文化。然而,进入20世纪中叶,在一场新时代“乐器改良”的热潮中,几乎所有的弦乐器都完成了钢弦对丝弦的替换。从乐器发展史的角度看,这次弦乐器的声学品质几乎是瞬间“刷新”,连明显的过渡期也没有。丝弦式微已经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在钢弦“一统天下”的当下,我们极目乐器文明、丝弦文化的历史长河,再回望当年的这场“琴弦革命”应该有诸多“再认识”的必要。这次“钢弦替换琴弦运动”看似一次乐器改良的结果,实则是一次乐器文化的变革。客观而言,在民族器乐交响化的大背景下,以钢弦的亮度、强度、张力和稳定性等优势,替换在这些方面“羸弱”的丝弦,这种“进化”的确使许多传统弦乐器在“激情岁月”得以“适者生存”。而另一方面,多少年来“三五知己、丝竹雅集”的传统音乐文化生态也受到了巨大冲击,贯穿乐器发展数千年的丝弦声韵也就此几成绝响。这样的一种“文化割裂”也使千百年来传统器乐自修正心、自强明志、自娱怡情等“内向”文化属性,开始转向讴歌与宣扬等“外向”特征,产生了不言而喻的影响。这次琴弦替换不仅使乐器改良导致了音“质”的变化,更在一定意义上是文化层面“质”的“嬗变”,对传统乐器文化、音乐文化乃至人文精神的解读传承都产生了“基础性”的影响。 二、可以替换难以替代——音源琴弦是乐韵之魂 半个多世纪前的“钢弦风暴”可谓是在“天时、地利、人和”中应运而生。虽然钢弦的金属声韵与丝弦声韵差异明显,但缘于乐器的结构形制没有根本性改变,从而保证了各种弦乐器“基础音色特征”的美学印象不变,至少不会把二胡听成板胡、琵琶听成柳琴。而钢弦明亮的音色和稳定的音质,正是时代精神和器乐发展所需要的“强音”,舍弃点“丝韵”也不足惜。然而,相对钢弦的金属之声而言,“道法自然”的丝弦情结已在人们心中盘桓了两千多年,其中蕴含着人们对那种温润、自然、宽松、沧桑等“天籁”色彩的审美认知,那是一种建立在“礼乐正声”、天地大道等传统人文意义上难以磨灭的集体文化记忆,不可能一朝“失忆”。因此,在钢弦实验之初,就有在金属芯弦之外加缠蚕丝、尼龙等工艺,以期遮蔽一下“金声”而多留一分“丝韵”。另外还有参照丝弦制法的钢绳琴弦试制和应用,同样出于对丝韵的留恋。一些古琴、京胡等弦乐器的操弄者,甚至从未舍弃过使用丝弦。 50年代卫仲乐先生在上海电台,用丝弦琵琶录制的《阳春白雪》片段 所谓激弦而鸣,琴弦恰如弦乐器的“心脏”,钢弦替换丝弦好比实施了“换心”手术。虽然使得各种弦乐器在新时代环境中使得“存活”,但丝韵之“魂”的缺失,无论在弦材物质上还是文化心理上,都是钢弦“金声”难以弥补和替代的。即使从艺术多元化的理念出发,弦乐器的类别中也应该让丝弦“魂归故里”,占有那无可替代的一席。 芯弦为钢绳、中间缠铜丝和丝弦,外缠尼龙的古琴弦 三、新时代需要重新认识优质丝弦的声韵 当年丝弦的抗拉强度差、音准不稳定、音色不够明亮等诸多问题常为人们诟病,进而被认为是民乐交响化的羁绊。这其中有一个“所以然”的原因,那就是20世纪中期的丝弦质量已经落入低谷,相当多的劣质“丝声”给人们留下了不良的印象。 中国的丝弦制造历史悠久,宋以后的资料更是丰富而详实,涵盖了养蚕、选材、缫丝、工艺、气候、配方等各个方面。至近代乱世丝弦业凄凉败落,抗战期间制销优质丝弦硕果仅存的杭州“回回堂”歇业,自此丝弦品质一蹶不振,优质丝韵难得一闻。 其实无论手感还是声韵,丝弦品质优劣的差异还是很大的,上佳的丝声定然能拨动心弦,不然何来“江州司马青衫湿”。聆听卫仲乐前辈在20世纪中叶用丝弦琵琶演奏的音响资料,既有《阳春白雪》那种蕴含人文气息的宽厚典雅,也有《十面埋伏》不输钢弦的大气磅礴。 如前所述,在当年的“钢弦洪流”中,民乐人还是对千年丝韵有所留恋,但囿于当时丝弦品质的状况以及科技水平、制弦技艺等,丝弦之声无法满足时代的要求和“琴人们”的审美。时至今日,丝弦业已被唤醒正在复苏,尤其日本业界发展迅速,既有通过科技手段的高仿丝弦,也有优化了传统制艺的纯正丝弦,无论抗拉强度、音准稳定以及声学品质,都与50年前不可同日而语。从现场演奏或音像资料都能感受到这种新时代丝弦的魅力。演绎传统古曲无论弹唱独奏,都是一种原汁原味的历史回响,而在现代风格的音乐组合中,一样以醇美的音质展现了丰富的音色表现力和音乐张力。这样的丝韵也许正是当年梦寐以求的音效,如果那时就有条件走上一条坚守“道法自然”的丝弦“自强”之路,而不是用钢弦来做“换心手术”,那么如今的弦乐器“声色”或是另外一番丝韵音效,而千年丝弦的文脉也能够得到延续,不至于让当今的琴童不知丝弦声为何物。 日本筝与电音的碰撞《Shape…
古琴学习

学习古琴的好处

学习古琴的好处有很多种,即能帮助人戒去浮…
保养古琴

古琴大家对弦乐器的热情

上世纪初的某个时候,似乎有人决定,一种被誉为“琴”的乐器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它需要与众不同的品牌。秦实际上指的是弦乐器,而且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这个名字对中文来说已经足够好了。 但是,最终将其与西方乐器(例如钢琴(中国的帮派琴),竖琴(书琴)和小提琴(小提琴))区分开来,该琴成为古琴,古琴的意思是古老的或传统的。 现在,您可能会认为古琴这个词中最重要的是琴,因为最终它是琴以及与演奏者一起在制作音乐方面要做的所有工作,但是马卫衡对事物的看法有所不同。 对于马来说,正是奇妙的性格赋予了琴所有的性格。对他而言,它体现了古琴及其音乐的所有美好世纪。 马琴在制作古琴方面的声誉是首屈一指的。去年,他被指定为中国代表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国家级继承人,以表彰他对这种乐器的热爱可以追溯到35年。 马云对古琴的介绍源于我们许多人初次接触音乐或最终喜欢的艺术家-收音机的方式。当时他只有20岁,他说他被那个小盒子里流出的悦耳的音符所吸引。他了解到所听到的是古琴音乐,此后,他开始寻求不仅要了解更多有关该乐器的知识,而且要学习如何演奏它。 当然,这需要一位导师,而要找到一个人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当时中国的曲棍球选手不到100人。 然而,马云实际上是在古筝文化的中心扬州这个成功的乡镇上取得成功的,而几年后,他与广陵学派的球员胡兰取得了联系,胡兰把他当成了古琴学生。 在中国传统中,古琴演奏被认为是四项艺术之一,其他是中国的棋盘游戏,书法和绘画,而演奏者必须具备远远超出乐器及其七项的素质。字符串。因此,在学习的前三个月中,马云甚至没有接触过古琴。相反,他和胡锦涛讨论了诗歌,散文,艺术,歌剧和学者的写作用具。 马云说:“后来我的老师告诉我,她从一开始就在教我。”…
古琴学习

古琴学习的十大错误,句句扎心

古琴的学习,要经历漫长的过程,过程中难免…
古琴学习

北京买古琴:哪里卖古琴

哪里卖古琴的,怎样选购古琴?要想学好古琴,建议大家购买一个音色清亮的古琴,从用料、做工、音色等方面来选琴,颐和琴社请李祥霆老师做下详细介绍: 怎样选购古琴? 初学古琴的朋友要买琴确实很难经常或随时找到有经验的人帮助挑选。所以如果自己有些必要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