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籁

 

 

古琴“秋籁”,唐琴,仲尼式。琴体浑圆修长,漆色深褐,断纹如冰裂。其音微妙而细腻,圆润而绵长。琴底篆刻“秋籁”并“德斋珍藏”,腹内朱书“大唐开元三年李晋制”。曾由清末民初著名琴家叶诗梦收藏,一九八五年成公亮于济南得此琴残躯,同年夏月修复。秋为天气,籁为音声。秋籁者,天籁也。前段时间看了梁文道介绍《秋籁居琴话》,觉得很有道理,与大家分享一下:

 

 

 

成公亮

 

 

凤凰卫视5月25日《开卷八分钟》,以下为文字实录:

  梁文道:昨天我们就说到,我们今天中国人的耳朵,其实早已经西化了,它表现在什么地方呢?就是今天我们中国人听古琴是听不懂的。比如说像我们昨天给大家放了一小段的《忆故人》,很多人就会觉得这个音乐听半天,听不出它到底是个什么名堂,它到底想干吗呢?为什么我们会听不懂呢?这是因为我们习惯了某种西方音乐的一种感受方式。我今天给大家介绍一本好书,这本书叫做《秋籁居琴话》,作者是成公亮先生。

  成公亮先生是当代有名的古琴家,他以前在南京艺术学院教书,1997年之后,就在家闲居至今。他除了演奏古琴,也作曲,而且还出国,跟很多西方音乐界一起合作。在古琴界里面,现在他不止是一个,已经算是老一辈的琴家,但是同时也有很多人认为,他非常的反传统,为什么说他反传统呢?我们今天就先从他怎么样来解读中国音乐的传统来开始看,在这本书里面,他有一篇文章叫做为《沉思的旋律》标题作解。

  这篇文章其实是因为他做了一首曲子,叫做《沉思的旋律》,他从这首曲子里面他要出来解释一下,就是他为什么特别强调旋律这一点。我们要了解,为什么我们现在听中国传统音乐,尤其古琴,我们会觉得听不太明白——这是因为我们想听旋律。

  比如说我们现在西方流行歌曲,我们现在每天看的流行曲都有旋律,旋律如果不明显的话,我们就会觉得听不明白他到底在干什么,但是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音乐都是要那么注重旋律的,比如说西方的一些现代派的学院音乐,一样也不一定太注重旋律。

  而中国更是奇怪,比如说这里面讲到,(在)中国与旋律这个字意义相近的名词叫做曲调、音调。可是它跟旋律相比,它的意思更宽泛,没有唱词的音乐。按照西方音乐里的概念,旋律性强或者不强的旋律,都可以泛指为曲调,而中国传统音乐里面最具有特色的其实不是旋律,而是讲叫韵。韵是怎么回事?是这样的,一个声音出现,先有声后来有韵,这个声韵的表达有着种种细微的变化,而与此紧密相伴的还有速度和音色的频繁变化。音乐的进行总是忽快忽慢,或者突然顿挫,音色上的变化和对比更多出现在,请注意,是一个乐句里面的一个音跟一个音之间的关系,而不是一个乐句跟一个乐句之间的关系。所以你就看到这个分别了,就是我们听西方音乐,我们会注意这一首旋律的句子跟下一个句子是忽然高起来了呢,还是慢下去了呢,之间有什么关系。但是中国音乐强调的是每一个音、一个音、一个音之间的变化,之间的关系,很注重表达一个音本身的音色变化。

  例如说,这里面就讲到,在西方音乐一个音出来,这个音就是一个音,比较平直,对不对?所以你无论唱歌也好,弹琴也好,很强调音色要统一。可是中国音乐在音的呈现的时候,有不同的头,有腹,有尾。比如说就古琴来讲的话,它会出现刹那时的头,指法中间用挫、住、抖、换等指法来表达。你看这就是中国音乐,尤其是古琴,复杂也是让我们今天很多人觉得难懂的地方。

  然后这里面又在提到,他说因为这样的缘故,古琴曲是有旋律的,但旋律大都退隐于音韵的繁复变化的背后,退隐于散暗泛不同音色的组合之中。旋律性的表达用不同的音色,或高低八度,生动表达出来,它的细微处就更加复杂了。也就是说我们把旋律理解为是一条线,高高低低的话,古琴在弹的时候,这里面因为不同指法、技法的关系,把它弹出了不同的韵出来,把它弹出不同的音色出来,因此这个旋律就变得更加模糊了。而且好像是每一条旋律线上,每一个音都上下枝蔓浮生,但是这也就是中国音乐或者说古琴音乐美妙的地方。

  然而,成公亮——我们说他比较不太传统的地方,是因为他(在)遵守了、恪守了中国传统之余,也注重旋律。他就说到:

  “我比较注重旋律,也更多注重音乐的情感投入,因为有旋律你就容易有情感投入,我弹琴很累的,人家说成老师你弹个《忆故人》好吗?他说我不要弹,我弹了以后很伤神的。”

  然后这里面就说到,跟旋律有关的一个问题,是什么问题呢?今天有时候我们在街上或者在某些地方听人弹古琴,你会注意到就像成老师所讲的,很多弹琴人把古谱中的一个谱字,就一个符一个字,一个字接着一个字的独立的弹出来,他根本不去想谱字跟谱字之间的关系,是强弱的关系、是长短的关系、是轻重的关系呢?还有它的音色到底是柔还是韵的关系呢,都没有,也就是说这些谱一个接着一个出来,这时候你就会忽略掉了整个乐句的构成,又忽略掉了一个乐句跟另一个乐句的关系。

  假如你关心的不止是一个音、一个音、一个音弹出来,还关注一个音、一个音、一个音之间的关系,一个句子跟一个句子的关系,某种程度上讲,你就已经会开始很关注旋律了。刚刚我们说到,中国音乐或者古琴音乐讲究一个音本身很复杂多端的音色变化,所以我们要考虑一个乐器的问题。我们乐器里面弦是很重要的,现代中国乐器已经绝大部分——我们弦乐器——都改用钢丝弦了,连古琴也是如此。可是以前古琴用的是丝弦,用丝弦变成用钢丝弦,有什么变化呢?这里面就说有一个极大的变化,巧巧的、顺利的完成了,这么大的音色革命就此过场。

  然后他就说到,钢弦好处是音量很大,但是没有传统丝弦饱满的音质和力度,缺乏传统丝弦弹奏的那种颗粒感,那种古力,尤其重要的是钢弦产生的音色,缺乏丝弦那种传统琴乐怀古之丝的极为接近人身的韵味。现在我们就来欣赏一下成公亮先生,他自己打谱弹奏的《文王操》的开头一小部分,看一看他的韵味与旋律。

 

成公亮 《文王操》2001年用唐琴“大圣遗音”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