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阜西先生的传奇人生

点击上面蓝色“古琴文化网”关注

查阜西先生的传奇人生

  查阜西先生是一位历史上少有的全面的古琴艺术大家。他在古琴艺术研究、教学、创作、演奏以及组织领导古琴学术研究、艺术活动等方面都作出了令人景仰的贡献,而古琴演奏艺术则是这一切的基础及出发点。

查阜西 (1895—1976),原名镇湖,又名夷平,修水县人。15岁开始自学弹琴,研究琴艺与昆曲,并尝试用现代谱式记录传统琴曲谱式。20岁在中学读书时,课余深人研究考证旧文艺和中国古乐。1916年考入烟台海军学校。“五四”运动中,烟台海校掀起学潮,被推为总干事,率同学81人赴上海向海军部要求改良学制,被学校开除。1920年考取北京大学,得李大钊指点,改往广州孙中山创办的航空学校学习。次年航校解散,赋闲上海,开始翻译肖伯纳剧本,撰写中国古曲音乐论文,在《东方杂志》发表。1922年,应聘到长江第一中学任教,与贫民女儿余雪操结婚。1923年,查阜西经李亚农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国民党长沙市党部秘书,湖南省党部组织部部长。1927年马日事变时赴武汉,任武汉政府总政治部考核部长。7月被捕。10月,他被营救出狱后抵沪,与组织失去联系。12月,化名“查镇湖”,应邀任国民革命军第一路军指挥部政训处干事。1928年,他协助原海校同学聂开一草拟民航计划书,并任交通部科员。1930年,调军政部航空署任航务科长兼教育科长。1932年,到欧亚航空公司先后任秘书、主任秘书、代理总经理。其时,他在苏州创立“今虞琴社”,主编《今虞琴刊》,被上海浦东琴艺界称为“浦东三杰”。1942年秋,任滇缅铁路专员、处长等职。旋调中央航空公司任副总经理。次年由交通部派赴美国考察航空。其间,大部分时间用于讲授中国古音乐理论,传授中国琴艺,一时轰动国际琴坛。1946年归国,仍任中央航空公司副总经理。与中共组织取得联系,经他介绍,使中共上海地下党与国民党政府海军及中央航空公司总经理陈卓林建立联系。1949年5月,奉中共华东局电召,他协助接管上海航空公司。7月,赴香港参与组织著名的“两航起义”(中国航空公司和中央航空公司),11月,陪同两航空总经理飞返首都北京。

新中国成立后,查阜西任国家民航总局业务处处长、中国音乐协会副会长、北京古琴研究会会长。1954年,参加中国音乐家协会举办的“中国民间古曲音乐巡回演出团”,赴广州、沈阳等10多个大城市演出。1958年,他作为中国歌舞团顾问,随团赴日本访问演出;出席在苏联喀山举办的有关五音阶问题的学术研究,其演技和论文得到国内外人士盛誉,成为中国古琴(七弦琴)大师。著有《现代古琴曲传谱解题汇编》《存见古琴曲谱辑》《古琴指法辑览》《历代琴人传》,由中央民族研究所和韵出版社刊行。他主编的《琴曲集成》,至今仍是中国古琴学的百科全书,由中华书局出版,陈毅题签“一朵极美丽的古代花朵”;其治学笔记《馊渤集》获周恩来等国家领导人的关注。

查阜西先生的传奇人生

在已故的当代古琴家中,人们公认的最有成就、最有影响的古琴家有三位:查阜酉先生、吴景略先生、管平湖先生。这三位琴家体现着三种个性鲜明的不同艺术风格。查阜西先生的古琴演奏艺术居于文人琴中的艺术类,可以说他是一位文人古琴艺术家。他是以古琴的艺术性来体现文人的精神面貌、思想情趣,也可以说是以文人的精神面貌、思想情趣来影响着古琴演奏的艺术性。他是一位充满热情的琴坛领袖,是一位具有传统文化修养的学者,是一位具有新思想和时代精神的文人。古琴音乐艺术是他自少年时代起的一种艺术爱好及渗透于生活中的文化修养,进而成为他致力终生的事业。在他数十年间的古琴艺术实践中形成的演奏风格,鲜明地体现着文人气质。他的古琴演奏具有一种悠然从容、疏朗真挚的精神,而不似艺术家的激昂奔放、浓厚强烈,或华丽、浪漫、深切、赤热。同时他的生活形态、思想方式,仍是有着传统文人气息。例如他对传统艺术的兴趣和品味,於国画收藏而随意,昆曲研习而严正,诗词写作而精到。他以摄影为娱而不涉足舞厅牌桌,以读书为乐而有灼见,甚至用毛笔写信著书。而在迟至五十年代,他还曾经因不将琴视为自己职业而对参加演出产生排斥情绪。

但是,查阜西先生又并不以琴为圣贤之器,不以琴作为修身养性以求清高超脱为目的,而是明确提出古琴音乐应作为艺术以有益于国家的安定发展,有益于社会的思想教化之器。所以他在1957年出版的《存见古琴曲谱辑览》之《叙》中写到琴家们将不只是搞好演奏去介绍推广、以帮助发扬音乐的民族形式,还应该“使发掘出来的东西能够如司马迁所说,是‘补短移化、助流政教’的优良传统”,要“端正广大人民的文化生活,并推动社会主义的早日建成”。他在《古琴研究》发刊辞初稿中也写道:“艺术对社会的贡献是要能鼓动人民斗争、劳动、生产的热情,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古琴是我国一个优良的艺术传统、还应该加上激发人民爱国主义的热情”。

历来文人弹琴,多有将琴作为文学、哲学对待,是一种对古代理想社会、理想生活的寄托,以求修身养性返其天真。查阜西先生则是将古琴作为音乐艺术而注重琴曲的音乐内容、思想感情、时代背景以及演奏技巧和表现形式的艺术性。

查阜西先生的传奇人生

首先查阜西先生对琴曲的时代背景、作者的思想状况、琴曲的题目和解说十分重视。如他在《查阜西琴学文萃》一书中关于《潇湘水云》的论述中(第431页)明确的提出此曲的作者是“南宋末期一位很出色的古琴家兼演奏家,名叫郭沔,又名郭楚望”,表明了查先生注重曲作者的身份的考察并肯定了其艺术家的性质,并且查先生为了廓清当时有关的历史状况以进而论及毛敏仲的思想人格又兼及南宋主战与主和者之争中被处死的韩侘胄。

查先生对古琴的演奏技巧的掌握及运用极为重视,不但自己的演奏有严格的音准节奏,并且有鲜明的起伏变化。在他的琴歌吟唱中以及论琴歌艺术时,对吐字行腔等问题皆精细入微。在他的文章中涉及琴人演奏时,明确地对演奏水平的高低加以论断。在《百年来的古琴》中写到封建时代的琴人时指出:“那时古琴音乐是一些‘落第士子’、‘淡季工匠’、‘冬闲农民’,在掌握古琴艺术后,按他们的水平高低、蜕变为琴师、琴清客或琴待诏,这样的他们成为封建社会中的职业弹琴家。”在论到二十世纪中期琴家王宾鲁时,以充分肯定的态度写出:“王宾鲁的演奏,重视技巧,充满着地区性的民间风格,感染力极强。”而在记写一位当时的青年琴人时亦明确指出“技中平”。在他谈及四川琴家喻绍泽时也肯定地说:“依我个人印象在律和琴社,技艺应推第一,所弹《流水》正是张孔山派。就中滚拂一段运指最为灵活,出音优柔,今时弹张派《流水》无出其右者。”

查阜西先生的古琴演奏在技巧严格的同时,又深具艺术性而不是“清微淡远”以至无味,更不是只求个人内心的超然于现实的自我修养。他认为“有不少内容良好的琴曲在不同时代和背景下被歪曲坏了”,并指出:“根据荀卿的记载《高山》的效果是 ‘巍巍乎’,这明明是以‘崇高’来暗示所想表达而不明说的内容。而清代琴谱和琴家却把这一标题琴曲说成是想要表达‘恬静’和‘仁寿’,变成了道家神秘主义的思想内容了。”

作为音乐艺术的古琴演奏,查阜西先生为我们留下的音响资料虽然不够多,但我们从五十年代至今,先后出版的查老的唱片以及电台的录音资料中,可以欣赏到《潇湘水云》、《渔歌》、《洞庭秋思》、《醉渔唱晚》、《鸥鹭忘机》、《长门怨》、《阳关三叠》、《古怨》、《苏武思君》等曲,可以感受到他那显著的文人气息的严格的音准,恬当的节奏,丰满的音色,鲜明的表情,深邃的意境。

在查阜西先生的演奏中所体现的艺术特色和个人风格也因琴曲而异,大致有三种类形:

1.古朴:这种风格主要体现为运指的方正而徐缓,而且有时在音尾有不着痕迹的吟诵式的上、下滑音,最为典型的是在《醉渔唱晚》中的某些主要句以及某些主要的音。在《洞庭秋思》中的有些句子左手在两个音位之间左右移指时所表现出的从容、闲静,是又一特点。而在《长门怨》的高潮部分,于古朴中又含着委婉,则是因为它所表现的是皇后的哀伤而产生的,乃是古朴中蕴含着深情。

2.清远:查阜西先生的演奏有时表现为旋律明晰方正,少有显著的上、下滑音。于优雅中有一种闲静的气息。最有代表性的是《鸥鹭忘机》。现存的录音是查阜西先生与二胡大家蒋风之先生的合奏。珠连璧合,清雅中有真挚,静远中有高风。查先生在《漫谈古琴》一文中谈到《潇湘水云》时的提法是“奔腾动荡的大曲”。但在他的演奏中所体现出来的却仍有鲜明的清远风貌。与吴景略先生所演奏的《潇湘水云》相比较,则这清远更为显著,并且透着一种古朴之气。

3.豪迈:在查阜西先生的古琴演奏中所体现的豪迈,乃是音乐生动而有刚健之气,稳重之中呈现出热忱之情。查先生所弹的《渔歌》即是此种格调的体现。此曲表现了俯视万里江河所生的悠然无羁之心。在高湖部分生动而肯定明快的切分节奏及双音的“拨剌”都令人感到一种充满自信与超然傲岸的情绪。琴歌《苏武思君》所表现的那充满坚定而深切的爱国情怀和最后一段回归祖国时的热烈而稳重的感情,则亦是充满激情的豪迈之气。

查阜西先生在《琴学及其美学》中批评清末民初之时的古琴演奏艺术水平低落时,明确地指出琴人中“大多数对于不歌的琴曲往往只知其名而不能说出表现了一些什么;教人弹琴既不专一,也无贯道之心”。更可以令人明确感到作为精于琴道的文人,查阜西先生是将琴作为一种高尚而深邃的音乐艺术来看待的。在他的演奏中,所体现着的美学思想和音乐本质,足以说明他是一位具有高度艺术修养的古琴家,他的演奏是具有高度艺术性的音乐创作。

@高山流水,寻觅知音。欢迎转发本文至朋友圈,让更多朋友成为知音!@

【琴人茶馆】:

古琴文化网为琴人开辟兴趣群组:《流派圈子》为各个流派提供展示各自传承的平台;《各地琴友》为全国各地琴友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太古遗音》专注于琴曲琴谱研究;《良材善斫》展示各家斫琴经验。回复”琴人”二字,获得各群组的加入方式和途径。此外,可编辑任何与斫琴、学琴、买琴、藏琴有关的问题发送给我们,有问必答!我们不发旁系文化,不发养生,不发宗教,专注“古琴文化”。

=======

敬请关注 古琴文化网 微信号:yiheqinshe

=======

怎么关注“古琴文化网”?

1、搜索微信号:yiheqinshe ;

2、添加公众号→输入“古琴文化网”;

3、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始发于:查阜西先生的传奇人生

彭祉卿先生事略

点击上面蓝色“古琴文化网”关注

彭祉卿先生事略

  彭祉卿先生讳庆寿,卢陵人。其父筱香公为清季循吏,宦游湖南三十载,两度出守衡阳,颇著政绩。筱香公雅好操缦,旁通音律,所著有《礼乐易知录》及《理琴轩谱》。

  先生幼承庭训,博览群书,于乃父丝桐音律之造诣尽得心传。惟以赋性萧疏,不慕荣利,迄二十三岁,始遵乃父遗命入湖南达材法政学校。二十七岁以冠军卒业。又复闭户读书,不闻世事,兀兀穷年,精研琴理。于时长沙有华阳顾氏之南薰琴社及南海招氏之愔愔琴社,先生皆与教焉。又时或鸠工制琴,式多异制,时或授徒讲学,播誉琴坛,遂以通解音律知名海内。

  二十年,先生元配沈夫人物故,以平时情爱甚笃,哀戚不胜。自是,先生即息交绝游,恣情纵酒而已。荏苒二年,其长沙祖宅忽肇焚如,琴书尽毁,益沮丧无聊。乃托儿女于亲仆,飘然入吴,就余投止,相见惊呼,至于零涕。

  时国都初定,文物复兴,大江南北,琴坛竞起。先生久有发扬琴学之志,乃复振奋,与苏、沪琴人李子昭、李芷谷、沈草农、吴兰荪、徐少峰、张子谦、吴景略、李明德、周冠九、庄剑丞辈追踪明季严公天池琴川盛迹,又创立“今虞琴社”于苏州,与青溪、广陵、梅庵诸社一时媲美。旋又去之沪上,就欧亚航空公司秘书处之职,公馀之暇,为社友讲论音律、指法,或闭门著书。十年以来,其贡献于琴坛之事功,有足记者七端:
  1、整理报导明季“虞山”迄盛清“广陵”琴学之体系。
  2、制成与古琴各均伴奏之雅箫,兼制定其法尺。
  3、完成全国琴人及海内蒐藏古琴之初步调查。
  4、综扬五十年来琴坛之宗派与事迹。
  5、著刊《桐心阁指法析微》,并拟定吟猱协律之法。
  6、阐明古琴传曲宫、调、均、音四义理论之致用
  7、用“異式和絃法”解释虞山各谱音位之非讹,指正三百年前现实的中西音乐,有另一自然沟通之迹。
  前者五端,三于《今虞》琴刊见其鳞爪,后者二端,则仅存遗稿五篇各万馀言,尚未公诸同好也。
  海内琴坛名宿于先生弹琴技术皆以“谨严”誉称。其初期指法渊源,传自其先人筱香公,筱香公则变自蜀僧宗广陵者也。及先生两游燕、晋,又受指法于故都九嶷山人杨时百。故其鼓家传《忆故人》、《读易》、《水仙》诸操,用指多清迈幽逸之情;若鼓九嶷所授《渔歌》、《渔樵》、《普庵》诸操,则以苍老挺劲称胜。每上座抚弹,必和絃审调,至于极准,然后凝神下指,为洪钟荡魄,稳若泰山。五十年来,琴坛胜事,以民十一沪上晨风楼及民二五吴门觉梦庐两会最盛。海内琴人咸集,相为月旦。就中九嶷《渔歌》、梅庵《长门》最得倾倒。二宗功力深到,而方圆悬殊,自来分居南北主盟,世人不敢轩轾。九嶷在日,每会必让先生再鼓《渔歌》,于是先生渐得“青出于蓝”之誉,且语出《梅庵》弟子。故近二十年来,先生遂以《渔歌》一操高天下矣。
  先生在琴坛之功,为其对于古琴之治学。弱冠之前,先生读书已破万卷,皆侧重于子史所记之乐律。惟其赋性疏淡,在四十以前虽授徒讲学遍于海内,而不见著述。迄民二三东游结社吴门,交游竞相逼迫,始著刊《桐心阁指法析微》问世。是篇得梦坡居士后人许其入晨风楼掇录所藏琴籍资料历时三月,又复撰著历时二年,方始脱稿。

  先生之性行嗜酒遗世似陶靖节,身世飘零潦倒似杜少陵,而先生本人则又以白石道人自况,尤酷似。一生瑰意琦行,与人落落寡合,一语径庭,辄拂袖而起,幸友辈均能谅之耳。凂近几载,当大时代之艰难,俯蓄之资益困,又因得新欢而竟失恋,廓处悲忧窮蹙,乃复纵酒佯狂,绝弃形骸,自为戕贼。

  今年新岁以还,先生日必饮烈酒一斤,不则烦急欲狂。四月六日得家书,不豫,昏厥战栗,由其女公子国秀、婿丁君立德伴送云南大学附属医院施治,历时月馀,时张时懈。最后姚碧澄医师断明为“慢性酒毒症,肝脏硬化,神经细胞变坏”,卒于五月十五日晚十时半溘逝。一代琴人,竟不永寿。呜乎!
  余尝从先生眺游至金碧之一岩,其下有村傍湖曰高峣,其上有瀑泄穿公路石桥谷下,忽闻钟声,先生止步留连,引吭高歌其生平所爱“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之出。既而喟然谓余曰:“如斯胜境!幸为买一棺之地,厝吾骨其间,表曰‘琴人彭祉卿之墓’,是吾愿也。如子多情,不我吝否?”余呵其气短而不为意。呜乎,先生果逝矣!时艰犹是,走榇无由,又势将卜葬昆明,是又其谶语也。为徇其志,爰与李君廷松商之先生滇中故旧徐君梦麟、马君晋三、龚君仲钧、杨君竹庵为请于碧鸡丛林云棲方丈定安大师,承允为瘗于已辟之墓园,遂于五月二十日吉时安葬。倩马君晋三书楷,勒石表其冢曰“琴人彭祉卿先生之墓”,上注年月,下署董役六人之名。徐君梦麟将再为文纪其身世,拟请徐君文镜书隶,另为勒石附之墓阴,以供凭吊。其地即先生游眺留连之处:背负碧山,面临昆水,右襟禅寺,左带飞泉,有文鬼为邻,松林荫覆,固佳城也。先生身后之愿,于焉偿矣。呜乎!

本文摘自査阜西《彭祉卿先生事略》

@高山流水,寻觅知音。欢迎转发本文至朋友圈,让更多朋友成为知音!@

=======

敬请关注 古琴文化网 微信号:yiheqinshe

=======

怎么关注“古琴文化网”?

1、搜索微信号:yiheqinshe ;

2、添加公众号→输入“古琴文化网”;

3、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始发于:彭祉卿先生事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