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楚材与“春雷”琴 的故事

点击上面蓝色“古琴文化网”关注

耶律楚材与“春雷”琴 的故事

宋徽宗赵佶,是杰出的艺术家,书画双绝,还热衷于琴。他在他的宣和内府中设立了一个“万琴堂”,收藏天下名琴。而唐代雷威所制的“春雷”琴,为“万琴堂”之首。

“唐琴第一推雷公,蜀中九雷独称雄……吴越百纳云和样,春雷亦见宣和宫。”这是清末著名琴家杨宗稷咏唐代雷琴之句。其提到的“春雷”琴极为珍罕,乃唐代著名琴工雷威制造,琴身连珠式,造型饱满,有唐琴之“圆”;琴音韵沉厚清越,兼得松、透之美。

话说北宋末年,宋徽宗赵佶在其宣和内府设置画院、书院、棋院和琴堂,收罗天下百工待诏宫中,创作出无数艺术珍品,以至于当北宋覆灭之际,金人掳掠宫中文物艺术品整整装了2050车运往燕京,可见其财富之巨。其中,春雷琴正是宣和内府“万琴堂”中所搜罗的天下古琴神品之最,也随着金人的铁蹄来到燕京,收藏于承华殿,题铭“承华殿春雷”,再一次成为明昌御府第一,深得金章宗喜爱。金章宗完颜璟可谓视琴如命,尤其迷恋春雷琴,“临终时挟之以殉”。然而在地下仅埋藏了18年,春雷琴就又复出于世,“略无毫发动,复为诸琴之冠”,被献给草原霸主,成为了元宫中的珍宝。

耶律楚材,字晋卿,号湛然居士,又号玉泉老人。他是辽朝皇室后裔,先仕于金,后投效于蒙古政权,历经太祖、拖雷、太宗、乃马真后四朝,效力蒙古政权达26年之久。耶律楚材17岁时即“书无所不读,为文有作者气”,后终成为博及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的饱学之士。耶律楚材从小学习古琴,曾先后跟随宫廷琴待诏弭大用、苗秀实学习操缦,能熟练弹奏50多首琴曲,通律吕。1222年,耶律楚材在随成吉思汗西征途中,曾得旧宫殿门坚木三尺许,将其斫制为一张琴,琴声清越,耶律楚材非常喜欢。种种事实都反映了耶律楚材深厚的琴学修养,称他为“琴家”是毫不过分的。

与众不同的是,耶律楚材学琴是因虚静淡远的琴境与物我两忘的禅境同一意趣,更益于禅修。这位困扰于人世间繁杂事务的宰相乃是将古琴作为免去人之躁心、矜心、利心、欲心等一切妄念、参禅养素的道器,以枯木入禅乃至“藉琴以明心见性”。论及修持方式,耶律楚材见解独到:“宴息穹庐中,饱食无用心。读书费目力,苦思嫌哦吟……呼童炷梅魂,索我春雷琴。何止销我忧,还能禁邪淫。”可见,在他眼中,宴席饱食、读书苦思等都不及春雷琴能解忧禁淫,达到清修的地步。

其诗中所提到“春雷琴”正是殉葬金章宗、18年后复出的唐琴春雷。入元宫后,春雷琴被赏赐给了当朝宰相、大琴家耶律楚材。耶律楚材非常喜欢春雷琴,曾多次在诗中提到它,如“有我春雷子,岂惮食无肉”。长期以来,仅充当后宫无数珍宝饰物之一的春雷琴在耶律楚材手中无疑积聚了更多的灵气与慧性。其子耶律铸曾作《春雷琴》一诗云:“素匣开寒玉,乌龙出秋水。长到夜深时,恐乘雷雾起。” 诗中春雷琴充满神秘感,形若乌龙,于深夜弹奏时使人有乘雷驾雾之感。正所谓宝剑赠英雄,拥有春雷琴的耶律楚材如虎添翼,琴技更加妙绝,将其师弭大用的平淡闲雅与苗秀实的蜀声峻急合为一体,形成了“稍疾意不急,似迟声不跼”的风格。他弹琴时非常讲究琴曲的意境,对于琴曲也有较高的审美能力和领悟力,自谓对琴曲能尽得妙意:“《高山》壮意气,《秋水》清心目。《阳春》撼琼玖,《白雪》碎瑶玉。《洛浦》太含悲,《楚妃叹》如哭。《离骚》泣鬼神,《止息》振林木。《秋思》尽雅兴,《三乐》歌清福。”

当然,万事万物皆为身外之物,无论何种奇珍异宝,终是借来看守数十年。耶律楚材深谙此道理,他死后,有人曾污蔑他,说:“公为相二十年,天下供奉,皆如私门。”蒙古乃马真后便派遣卫士去其家中抄查,结果搜得财物却出乎意料的少。而对于春雷琴这样的旷世珍宝,耶律楚材亦不会挟珍炫奇。他后来将春雷琴赠予他最尊敬的佛法大师万松老人。而离开了知音耶律楚材,春雷琴再一次展开了“不住不灭、千百回转”之旅。元代中晚期,春雷琴再一次被元朝内府收回,并先后赐予文人学士傅初庵、赵德润等人。入明之后,春雷琴讯息绝迹,琴坛少有人谈论或见到这张千古瑰宝。

耶律楚材与“春雷”琴 的故事

而时隔500余年的今天,存世有三张题名“春雷”之琴,均自号为宣和府春雷,分别是旅顺博物馆“春雷”、台湾著名画家张大千“春雷”、北京著名收藏家汪孟舒“春雷”。如此,究竟谁家的是宣和“万琴堂”故物?而宣和第一琴“春雷”是否尚在人间?这些自有后人评判。

@高山流水,寻觅知音。欢迎转发本文至朋友圈,让更多朋友成为知音!@

【琴人茶馆】

古琴文化网为琴人开辟兴趣群组:《流派圈子》为各个流派提供展示各自传承的平台;《各地琴友》为全国各地琴友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太古遗音》专注于琴曲琴谱研究;《良材善斫》展示各家斫琴经验。回复”琴人”二字,获得各群组的加入方式和途径。

=======

敬请关注 古琴文化网 微信号:yiheqinshe

=======

怎么关注“古琴文化网”?

1、搜索微信号:yiheqinshe ;

2、添加公众号→输入“古琴文化网”;

3、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