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博展讯 | “中国古代乐器展”更新了两张古琴

宋代·辨梦琴(局部)

 

高山流水知音遇

梅花三弄芬芳洁

 

中国古琴有着悠久的历史

被誉为琴、棋、书、画“四艺”之首

是中国古典音乐艺术的精髓

 

正在国家博物馆展出的

“天地同和——中国古代乐器展

展品日前上新啦!

 

两张古琴来到展线与公众见面

一张是“辨梦琴”,来自宋代

一张是“祝公望蕉叶琴”,来自明代

欢迎大家来看展

为看展做“功课

为认识两张古琴下“功夫

先邀大家“云看展,“云”欣赏


 

辨梦琴

 

辨梦琴,宋代,通长121厘米,漆木
中国广播艺术团藏
辨梦琴(局部)
据《今虞琴刊》载,此琴为宋琴,孔子式(仲尼式)。杉木琴体,披瓦灰胎间有麻草纤维,琴面髹大漆,琴额镶半圆玉饰。虽历经千载,仍发音清烈,余韵绵长。
值得一提的是,此琴今天依旧能够登台演奏。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枉凝眉》等许多经典曲调,也是用这张琴演奏的。
 
欢迎大家走进国博看展览,欣赏这张名为“辨梦”的古琴。
识琴
 

中国广播艺术团党委书记杨晓群介绍辨梦琴

 

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团长李春勇在国博“天地同和——中国古代乐器展”展厅介绍辨梦琴

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曲子《枉凝眉》

原中国电影乐团古琴演奏家、国家一级演员孙贵生先生演奏《阳关三叠》

 

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国家一级演员张蔚君演奏《流水》片段

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国家一级演员张旭光演奏《梅花三弄》片段

祝公望蕉叶琴

祝公望蕉叶琴,明代

通长119.5厘米,漆木

祝公望蕉叶琴(局部)
此琴为蕉叶式古琴创始人祝公望制。面桐底梓,造型精巧。鹿角灰胎,下裹青花夏布。黑漆,面呈小流水断兼蛇腹断,底现大蛇腹断。连弧形龙池凤沼。池内纳音两侧题款:右为“大明嘉靖丁未秋,新安毕古石鉴”,左为“龙游海鹤道人祝公望制”。从面板阴面满工六角形桐梓贴片知该琴为双层面板百纳琴。据古琴修复专家、斫琴家裴金宝先生介绍,桐梓交错贴片之做法目前在传世琴中仅见此一例。琴音古雅透润,温劲而雄。

 

识琴

 

古琴修复专家、斫琴家裴金宝先生介绍祝公望蕉叶琴

《南风畅》,裴金宝先生根据《西麓堂琴统》打谱,以祝公望蕉叶琴演奏

 

“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相传舜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作出了这首使天下治的《南风畅》,希望和暖的南风能够吹散人们的烦恼与忧伤,应时的南风给人们带来丰收和喜悦,亦希望此曲如南风一般拂遍每个人的心灵。

 

 

【展览信息】

 

海报设计 | 上官天梦

展览:天地同和——中国古代乐器展
地点:国家博物馆 南3、南4展厅
展期:展出中
(本文要特别感谢“天地同和——中国古代乐器展策展人诸葛英良大力支持
 
摄影 | 两只花猫 黄蓉
编辑 | 胡辣汤

(图文版权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查阜西:琴学小史

琴学小史 文丨查阜西 (首刊于《人民音乐》1959年第4期)     近年来,关心和爱好民族音乐的人们,在文艺 […]

成公亮:减字谱徽位、徽分在弹奏时的误差

 

 

以下文字摘自成公亮先生《秋籁居琴话》:

 

 

【 蘭幽精选】成公亮:减字谱徽位、徽分在弹奏时的误差
我所打谱的《西麓堂琴统》等琴谱都为明代琴谱,明代琴谱的减字谱只记徽位不记徽分,如左手按七徽六分位置就记写七八,意即“七徽八徽之间”,而非七徽八分,弹琴者凭目光和听觉会找到七徽六分的位置。记录徽分是清初徐青山《大还阁琴谱》的发明,他把徽位之间分为十等份,琴谱上直接记录七徽六分为“七六”、十徽八分记录为“十八”等等。
那么在琴弦音高调准之后,左手手指按谱上所示徽分按音,音高一定是完全准确的了?不,有误差,音位越高,误差越大,到上准的误差甚至大到四分之一、三分之一音,有时竟达半个音!

那么,乐谱所示之徽分既有“名不副实”之虞,原因何在?弹琴者如何适从?

【 蘭幽精选】成公亮:减字谱徽位、徽分在弹奏时的误差
只要不写错徽位,弹琴者对徽分记录的精确与否并不十分在意,因为弹琴时目光的斜视角度看徽位并细至徽分会有误差,眼睛本来就只能看个大概——这是其一;古琴的琴弦与琴面有距离,左手按弦后琴弦的张力加大,发音会偏高。而减字谱记录的徽位是按照琴弦的弦长比来设定的,这样的设定并不把按弦后琴弦张力的误差计算在内(泛音不需向琴面按弦,不会改变琴弦张力,因而没有误差)。这时在“下准”误差极小,“中准”渐至“上准”的五徽、四徽处误差越来越大(不同的琴的琴弦与琴面距离高度不一,误差的大小也千差万别),若完全按谱上标记的徽位、徽分按音,弹奏出的音一定偏高。弹琴者应该对这种误差心中有数,在按弦时凭听觉调整位置而取得音准,调整音高本来就是必须的这是其二。所以,即使是准确的徽位、徽分记录,在“准确的”弹奏中也会有误差,那么对于一个有音准辨别能力的弹琴者来讲,在弹奏时左手能不能按在准确的音高位置上,主要是依靠耳朵的听觉而不是用眼睛看谱面上的徽分来分辨。
古人记录减字谱采取一种“粗疏”、“简略”的概念主要是在节奏的表达上,在徽位的记录上自然也会有所反映。

【 蘭幽精选】成公亮:减字谱徽位、徽分在弹奏时的误差

早在明代《西麓堂琴统》等只记徽位不记徽分的琴谱中,十一徽在按音弹奏时,左手并不按在十一徽,而是按在十徽八分的位置。关于这一点,《西麓堂琴统》卷四之“调弦法”上指出:“此弦按十一徽调之不应,盖在第三弦十一徽微上而应也,谱中欲写十一徽微上字,恐太繁,故于此重辨使学者知之。”在古琴徽分记谱法尚未发明的明代,这里的十一徽实际上应为“十一徽微上”,即按在十徽八分位置,这种情况还涉及八徽要按在七徽九分位置,如《梧冈琴谱·文王操》等。

【 蘭幽精选】成公亮:减字谱徽位、徽分在弹奏时的误差

这种发生在十一徽、八徽上“名不副实”的情况其他明代琴谱都没有像《西麓堂琴统》那样详加说明,而成为一种大家都知道的约定俗成的习惯。即使不知道这种记谱中“名不副实”的缘由,弹琴者也会因这一音的空弦按音的应和或者音乐感觉来修正“调之不应”的按弦位置。《西麓堂琴统》廿五卷的《明君》是非常少用的外调定弦——间弦调定弦。在这个特殊的弦调上,第八段某些在两徽之间下准的音位亦有作“粗疏”、“简略”的记录,如十二徽、十三徽之间的音(靠近十二徽)记为十二徽,我想这也可能是因为十二、十三徽共有四个字符,已不能适应减字谱的记写习惯了,只好写上十二徽这个近似值的位置。所以,古谱记录的“粗疏”、“简略”,不仅仅表现在节奏的表达上,徽分的记录也早就有此类倾向。

【 蘭幽精选】成公亮:减字谱徽位、徽分在弹奏时的误差

无论是明代还是清代的琴谱,弹琴人在操缦过程中,按音的准确与否,主要应依靠耳朵的听觉而不仅仅是用眼睛来分辨——这也是徽分记录“粗疏”甚至“名实不符”能不知不觉地被接受、行得通的原因,也是历来一些琴谱徽分记错却长期不被发现不被纠正的原因。

二〇〇二年二月于南京艺术学院寓所

【 蘭幽精选】成公亮:减字谱徽位、徽分在弹奏时的误差

 

【 蘭幽精选】成公亮:减字谱徽位、徽分在弹奏时的误差

作者简介
成公亮,1940年出生于江苏省宜兴县;1960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高中部古琴专业;1965年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民族音乐理论作曲系;“文革”期间在北京中国京剧团、山东省京剧团参与《红灯记》、《奇袭白虎团》等京剧现代戏的音乐创作;1984年调入南京艺术学院音乐系工作,任音乐理论、作曲、古琴教师。古琴先后师承刘景韶、张子谦先生,其演奏主要在广陵琴派传统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风格,具有深细的人情味。表达对大自然的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或温润柔情,或炽烈深沉。其修养深厚而又直接取源心灵的演奏,被认为是“内心情感的极致”。

【 蘭幽精选】成公亮:减字谱徽位、徽分在弹奏时的误差

《秋籁居琴话》

 

“秋籁”,秋天的声音,大自然的声音。“秋籁”琴,成于唐玄宗开元三年,距今千年。成公亮先生在“秋籁居”抚琴、打谱、作曲、钻研琴理,并往返于山水、田园。在冥思静想中,梳理大半生的琴学研究。古代琴曲和天地自然、人生理念的关系,古琴传统与时代的关系,在弹奏和思考中纷纷显现。“秋籁居”的文字与琴音,同样地深沉、淡定而圆润。以“秋籁”琴弹奏出的旋律,等待有心人谛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