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火焦桐韵本悲 · 忆王迪先生(中)

(五)从外国到中国来记录琴学的人

瑞典汉学家和琴家林西莉,于 20 世纪 60 年代来到中国北京跟随王迪学琴,现在被译为中文的著作有《古琴》、《汉字王国》两书。她是第一位到新中国学琴的外国留学生,这位记录下当时中国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远远超出学琴领域的有心人,为我们描述了一个活生生的王迪。通过这本书,我们了解到很少记录自己生活的琴家在那个时代生活的许多细节。不懂瑞典语的王迪和不懂中文的林西莉之间艰难交流的开始,让人看到了这段非同寻常的师生情谊建立起来的有趣过程,也见证了一位中国女性和一个瑞典女性以琴会友的点点滴滴。

写作《古琴》一书的动力,很大程度源于她的广泛兴趣和与老师交流所感产生的种种感动。2004 年 3 月,王迪在中央电视台“读书节目”推介林西莉著《汉字王国》一书。这朵由王迪栽培的花,却让女儿品到了袭身香气。热爱中国文化的林西莉看好“琴箫和鸣”的表演形式,从 2007 年到 2010 年间,四度邀请在中央民族乐团工作的王迪女儿邓红与同事陈莎莎,在瑞典举办了40 多场音乐会。这个数字对于古琴来讲,令人瞩目。

(六)也许是宿命

绝不要只把一个女性研究员视为天天抚琴的人,王迪是母亲,必须为孩子奔波,为家庭操心。两个女儿和年迈的婆婆时时扯开女性事业投入和聪慧却软弱心智的另一端。那个时代的人,不得不为基本生存而花费许多心思。王迪曾在北京古琴会的院子内种了一棵南瓜,竟然结出了一尺多长的硕大果实。1960年的“饥荒”时代,这位抱着一大颗瓜走在回家路上的人,几乎成为整条街道饥肠辘辘者的目光焦点,人们羡慕不已地打听从哪里弄来的。支撑节衣缩食家庭的女性,务穑种蔬、穿针引线的劳动绝非没有“琴学意义”,就是这些日常琐事,让她听懂了历代琴弦上的哀怨。

“文革”期间,整个中国音乐研究所都下放到“团泊洼干校”了。她们的劳动,大都是男人干的活,驾辕、耪地、盖房、劈材、和泥、脱坯等等。例如“打土坯”,就是把土合上水,打成砖一样形状的原始劳动。盖房子时,下面的人要从下向站在高处脚手架上的人抛过去,抛的目标必须是上面人的头部,自然落体才能让人接得住,如果目标是人手,就会砸到脚下,这是她自己总结的。王迪认为自己善抛土坯,出手不凡,回家后还经常向女儿显摆这类显然再也用不上的经验。

带火焦桐韵本悲 · 忆王迪先生(中)

那一代人,一辈子辛辛苦苦也没有留下什么财产,甚至为了支付今天看来微不足道的老房购房款竟然不得不卖掉一张心爱的古琴,这是她最后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获得单位补助和政府认定的购房机会。几万块钱的购房款,对于多年低收入,没有积蓄的王迪来说,显然是遇到了大坎儿,她明显支付不起购房款。
这件事,强烈刺激了她本来就脆弱的神经,感到几十年的付出未能得到回报的伤痛。一个旨在改变知识分子生存境遇的政策,却给这个群体增添了新的创口,让我们不忍窥见当事人的岁月尘心。

(七)走出国门

比起老师来说,王迪还是幸运的,终于在生命的最后时段赶上了好时候。改革开放以来,琴学活动一轮轮上场。1991年9月5日——1992年7月(10个月),王迪应赵元任女儿、美国哈佛大学音乐系赵如兰教授邀请,先后到哈佛大学、波士顿大学、维斯林大学讲学,介绍古琴和琴歌。期间参加“剑桥新语”学术讨论会,东方学会音乐组会,《九州学刊》第六届年会等。

带火焦桐韵本悲 · 忆王迪先生(中)

1992年,王迪赴日本茨城祗园寺,参加明末琴僧东皋的学术研讨会,考察东皋禅师在日本传播古琴的资料,研究对日本琴乐发展中所做的贡献。2001年3月,应台北市立国乐团之邀。王迪赴台举办“琴歌琴韵音乐会”,担任介绍和讲解。参演的歌唱家有罗天婵,姜嘉锵,谢琳,邓红。2003年3月3日,王迪再赴台湾,到屏东讲学演奏。迈出国门的王迪具有了国际视野,当我们惊诧访美、访日、访苏的梅兰芳之所以不同于同时代大多数戏曲演员的见识的原委,也就明白了走南闯北的王迪在游学途中获得的特殊意义。那时国门初启,一家人还担心要去的“敌对国家”的安全问题,好几个城市,好几所大学,十个月的吃、住、行……难以置信。现在,出境游已经由曾经的奢侈品发展为中国人生活的一部分。而她有幸成为文化交流历程的首批见证者和亲历者。只有在游学、讲学的题目中,我们才能意识到她的这些经历在塑造新琴学方面具有的反思意义,由此引起的惊诧反而是一直享受着世界视野的当代琴家没有意识至少没有充分意识其价值的。

(八)“非遗”时代

2003年11月7日,“古琴艺术”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第二批“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王迪参加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组织的一系列活动:“庆祝古琴入选联合国人类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古琴音乐会”。12月12日、13日晚,北京“华宝斋书院”两场“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古琴音乐会”,用自己的名琴“钧天合奏”演奏了《流水》。12月19日,在全国政协礼堂、中国艺术研究院主办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古琴音乐会”,同台演出的有吴钊、姚公白、李祥霆、郑珉中、龚一、陈长林、林友仁、丁承运等琴人。2004年7月,王迪参加文化部外联局组织在全国政协礼堂“华宝斋’举办的古琴名家演奏会,参演者都是70岁以上的琴人。这是她最后一次的演出。11月中,王迪肺部感染,整夜咳喘,她坚持不住院,靠医院租来的大氧气瓶支撑呼吸,完成了最后一篇文稿《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纪念川派古琴大师顾梅羹先生》。她对女儿说:这是答应顾梅羹亲属的事,一定要写完,因为顾老先生我十分敬重。文稿还未及修改,他被家人强迫送进了医院,在病榻上完成了遗作,让大女儿送到了顾家。2005年4月26日,终因肺部感染严重,抢救无效,带着诸多遗憾的王迪,走完自己的一生。一位执着、忙碌的琴人身影消失了。
文化部门一直渴望重修华夏旧器,但如果不去寻求历史资源,只借鉴当代资源,便会无从做起,这时候,人们才从琴人的传统中获得了思想援助,获得了矫正的坐标。许多“文革”中被批判的东西,今天部分恢复了,并在现实中获得了继承乃至发扬,这份能源来自1949至1966年“黄金岁月”间的积聚。

未完待续>>>>

@高山流水,寻觅知音。欢迎转发本文至朋友圈,让更多朋友成为知音!@

【琴人茶馆】:

古琴文化网为琴人开辟兴趣群组:《流派圈子》为各个流派提供展示各自传承的平台;《各地琴友》为全国各地琴友提供更多的交流机会;《太古遗音》专注于琴曲琴谱研究;《良材善斫》展示各家斫琴经验。回复”琴人”二字,获得各群组的加入方式和途径。此外,可编辑任何与斫琴、学琴、买琴、藏琴有关的问题发送给我们,有问必答!我们不发旁系文化,不发养生,不发宗教,专注“古琴文化”。

=======

敬请关注 古琴文化网 微信号:yiheqinshe

=======

怎么关注“古琴文化网”?

1、搜索微信号:yiheqinshe ;

2、添加公众号→输入“古琴文化网”;

3、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始发于:带火焦桐韵本悲 · 忆王迪先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