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碣石调·幽兰》和《琴用指法》流传过程梳理

说明:

此篇笔记参考了来自日本的幽兰研究学者, 山寺美纪子编著的《国宝碣石调幽兰第五の研究》,以及杨元铮先生 《碣石调幽兰与琴用指法合卷说辨正》等资料

徐樑兄已组织完成了《国宝碣石调幽兰第五の研究》书的中文版翻译工作,期待阅读中文版后,补充更多的关于这两个卷子的内容。

因笔者并不精通日文,难免有各种疏漏,也请各位读者发现错误时,不吝指正。

 

一、《碣石调·幽兰》卷子

《碣石调·幽兰》是一首以文字谱保留下来的古琴曲,也是目前发现的最早的古琴曲谱。现存的《碣石调·幽兰》是唐代手抄卷子,文字谱共224行,4954字,现存于日本。

《碣石调幽兰》卷子从明治四年(1871年)到二十一世纪初,一直收藏于京都神光院,后来转到东京国立博物馆,被当做日本“国宝”,列品号码为TB1393。

《碣石调·幽兰》和《琴用指法》流传过程梳理

https://www.tnm.jp/modules/r_collection/index.php?controller=dtl&colid=TB1393

东京国立博物馆该藏品的网页地址及截图

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一项研究指出《碣石调·幽兰》序中数个“年”字都是武后新字,因此此谱应该是创作于武则天统治时期。但幽兰卷子究竟是何时流入日本却不为人所知,在进入神光院之前可能藏于日本皇室。

 

《碣石调·幽兰》和《琴用指法》流传过程梳理

东京国立博物馆网站上的《碣石调·幽兰》卷首照片

二、《琴用指法》卷子

与《碣石调幽兰》卷子同时期传入日本的还有一部《琴用指法》卷子,集合了北魏陈仲儒、隋朝冯智办、唐人赵耶利的古琴指法解释。这个卷子与《碣石调幽兰》卷子笔迹一致,“指”字的缺笔也相同。很可能是《碣石调幽兰》卷子的姊妹篇,作为古琴指法集注,一同传入日本的。《琴用指法》卷子是几种指法的集合,并没有总的书名,故后世传抄和记载的过程中名称较为混乱,包括“琴用指法”、“琴用手指法”、“琴手法”、“用手法”、“用指法”等。本文里统一称作《琴用指法》。

《碣石调·幽兰》和《琴用指法》流传过程梳理

《碣石调·幽兰》和《琴用指法》流传过程梳理

彦根城博物馆收藏的《琴用指法》卷子局部

三、两个卷子的传抄轨迹

这两个唐人抄卷子传入日本后,并没有太多记录,大约是在德川幕府时代(1600~1670)才浮出水面。后水尾天皇(1611~1624)将这两个卷子赐予日本京都狛氏。狛氏请江户时代的荻生徂徕(即物部茂卿 1666年~1728年),在享保(1716~1735)初年根据这两个卷子抄写编撰了《徂徕幽兰琴谱》和《琴左右手法》,但这两本著作很长时间都不为人所熟知。其中《琴左右手法》是对《琴用指法》卷子的合并删减,加入《调琴法》、《琴手法图》。《琴手法图》中亦保留有当时日本筝的一些痕迹。徂徕编写完《琴左右手法》后,唐人《琴用指法》卷子原件销声匿迹,直到1994年由五岛邦治从井伊家史料中发现,才再次面世,现存于日本彦根城博物馆。

《碣石调·幽兰》和《琴用指法》流传过程梳理《碣石调·幽兰》和《琴用指法》流传过程梳理

《碣石调·幽兰》和《琴用指法》流传过程梳理

荻生徂来幽兰卷子影印件

 

《碣石调幽兰》、《琴用指法》卷子在日本流传的钞本、影写本,有日本国文学资料馆田安德川家旧藏《碣石调幽兰》钞本,吉川英史藏《琴用指法》卷子影写摹本(日本十八世纪花山院藤原常雅旧藏)等。其中吉川英史藏《琴用指法》卷子的影写本较为精细,将《琴用指法》卷子虫蛀痕迹都摹写出来。1941年,日本音乐学家林谦三将这个版本摹写后送给了中国研究学者。

1845年左右,小岛宝素等人编撰的《经籍访古志》中收录了《徂徕幽兰琴谱》,其来源注明为“宝素堂藏”。

清末光绪年间出使日本的杨守敬,在日本访得《碣石调幽兰》卷子的宝素堂写本,经当时的驻日公使黎庶昌将其摹写录入《古逸丛书》,光绪十年(1884)出版后,幽兰谱才传回中国。

杨守敬将幽兰钞本刻入古逸丛书后,又抄得徂徕《琴左右手法》保存在他的观海堂中。后随其观海堂藏书转售故宫博物院图书分馆(大高玄殿),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北平图书馆30年代抄此观海堂本《琴左右手法》,钞本没有书名,因其抄写在黑色界格上,故命名为《乌丝栏古琴指谱》。汪孟舒后据此钞本编著有《乌丝栏指法释》。同时期观海堂钞本还被北京郑颖荪等抄录 (汪孟舒《乌丝栏指法释》中所提郑本)。

唐人抄《碣石调幽兰》卷子,于明治四年(1871年)被京都市上京区西贺茂神光院主持僧人和田智满收藏。明治四十年(1911年)和田智满去世后,幽兰卷子被捐赠给日本京都神光院,次年被评定为日本国宝。1946年日本文化厅将此卷子送入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1974年,日中交流协会将此卷子照片赠与我国。

四、中国研究打谱幽兰的情况

民国时期,北平琴家杨时百,依据《古逸丛书》本,首先尝试打出幽兰,并著有《幽兰古指法解》、《幽兰减字谱》和《幽兰五行谱》等收入杨氏的琴学著作集《琴学丛书》中。

50年代査阜西等人组织全国琴人研究打谱幽兰,到1956年徐立孙、姚丙炎、吴振平、吴景略、管平湖、喻绍泽和薛志章等七人打出幽兰一曲,后管平湖打谱版本较为流行。这次打谱的成果被査阜西等人编辑整理为《幽兰研究实录》共三辑。

《碣石调·幽兰》和《琴用指法》流传过程梳理

1958年査阜西(左)访日时与林谦三(中)合影

五六十年代的琴家们参考了明代《琴书大全》中唐宋诸家指法(唐陈居士、陈拙,宋杨祖云、成玉磵)以及上述北平图书馆《乌丝栏古琴指谱》作为古指法阐释的依据。这比杨时百打幽兰谱时,仅有文字谱,完全凭借一己之力苦苦摸索,更进一步了。

五、《碣石调·幽兰》和《琴用指法》卷子流传与过程图

现将此两个卷子以及一些主要钞本的流传线索梳理做成下图,方便大家梳理线索。

《碣石调·幽兰》和《琴用指法》流传过程梳理

《碣石调·幽兰》和《琴用指法》

主要版本流传过程示意图

点击可查看大图

《碣石调·幽兰》和《琴用指法》流传过程梳理

七弦清音  颐心养和

颐和琴社 传统古琴传习

微信公众号:颐和琴社

客服微信:yiheqinshe

五道口地铁站西侧华清嘉园内

客服电话:13260331817

《碣石调·幽兰》和《琴用指法》流传过程梳理